微信公众号时政表达中的尺度、热度、态度
编者按:8月13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网络传播》杂志主办的首期“网络传播沙龙”在京举行。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在今天的传播格局下,要想有效主导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必须要有足够的公信力和传播智慧、传播技巧。” 首期沙龙以“微信公众号上的时政表达”为主题,邀请“侠客岛”微信公众号创始团队成员陈振凯、“团结湖参考”公众号创始人蔡方华、“学习经典”公众号创始人曹雅欣等,共同探讨如何在微信公众号上做好时政传播。本刊记者有幸参与其中,一同见证首期“网络传播沙龙”的顺利举办,嘉宾与观众现场互动热烈,观点精彩,分别从微信公众号的尺度、热度、态度等方面讨论如何进行时政表达。现本刊记者特将沙龙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在人人都在讨论融合,人人参与融合的背景下,有一支精兵强将组成的“突击队”率先突破重围,占领了舆论阵地,这支部队叫做——微信公众号。2014年,我国时政公众号迎来爆发元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新京报》等很多媒体也是在这一年开启了自己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在新闻及信息传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仅2年多的时间,公众号数量已达1300多万。但从内容上来看,轻松化、娱乐化、碎片化的内容较多,且呈现出标题党、内容重合率高、信息失真等现象。真正的精品力作需要受众们大浪淘沙。作为自媒体的主要代表,微信公众号应该在引导正确舆论、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当致力于关注时政热点,坚持主流表达,抢占舆论阵地,唱响改革主旋律。公众号“侠客岛”“团结湖参考”“学习经典”正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传播尺度、传播规律以及关注点的把握有着自己的深度思考。 “侠客岛”:我们只关心95℃以上的新闻 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和“学习小组”创办于2014年2月,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项目,项目组称为“岛组”,实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侠客岛”以“拆解时政迷局”为己任,“学习小组”专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活动。“凡话题皆新闻”,善于抓热点,敢于触敏感,且要首先说、准确说、深入说。2014年2月上线至今,用户群覆盖全国各省,用户平均年龄25岁~35岁间,粉丝量各40 万+,周点击率约10万+,文章具有高转引率、解读率。 “侠客岛”主要负责人陈振凯谈到,传统媒体要想办好微信公众号,首先要过三关。第一关,关于底色和特色的问题,人民日报社有29种报刊、44家网站、31个客户端、114个微博和142个微信,所有媒体子品牌都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必须坚持底色,底色上面画树也好,画花也好,那是特色。底色是保障,特色是关键,只有坚持底色才能活,只有坚持特色才能活得更精彩。 第二关,权威性及其使用。中央媒体天然具有权威性,如何使用权威,微信公众号应该怎样实现权威性,是各大媒体每天需要面对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用户心理,研究用户的兴趣点,研究用户的语言,以自主能动、灵活沟通和对话的方式取代“高高在上”,从而赢得群众基础,实现权威。 第三关,影响力及其落地问题。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只是传播影响力调查的参考之一,传播后能否得到了受众真正的认同?真正的影响力落地应是文章不但传播出去了,而且别人看了,看完之后分享了,并且产生行动了。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根据需求提供服务,就会有存在价值。 在“侠客岛”看来,标题一定要引爆沸点,只有成为了沸点才能让大家注意到。此外,内容方面也要善于运用三个做法。将长新闻读短,把短新闻读长,把通稿读成个性稿。新闻就像水一样,有的新闻是60℃,有的是80℃,然“侠客岛”只关心95℃以上的新闻,越是热点越需要有人引导。 “团结湖参考”:做时政新闻要把握好尺度 2014年5月30日,《北京青年报》的微信公众号“团结湖参考”正式启动,主要运营者蔡方华——著名的“蔡三篇”在3天内狂卷8万余粉丝,阅读数过百万,连续打破微信单篇阅读总数、阅读平均数、点赞数纪录,“团结湖参考”以其个性化的文字与观点锻造出好内容,成为大众传播中的奢侈品与关键点。 蔡方华谈到,时政话题,尤其是做评论,最能体现差异的地方是尺度,只有把握好尺度才能生长,看清底线、坚守底线是根本。蔡方华说:“有的时政类公众号就是尽量把这个尺度用到最大,甚至到了已经没有弹性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生长了,连萌芽都很困难。‘团结湖参考’被读者看作是一种温和的力量,这个时代、社会、舆论场里有太多撕裂的东西,有很多戾气,无论是什么话题,最后会扯到两边人打得一塌糊涂,甚至这些话题不能碰,一碰就夫妻反目、兄弟成仇,‘团结湖参考’在话语表达上尽可能地弥合这些裂痕,减轻社会的撕裂感,尽可能让朝野之中、庙堂和江湖之间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多一些互相的理解。” 蔡方华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脉络清晰地将事情的起因、变化从历史角度进行梳理,他说这一切均归功于岁月。自2000年始做评论员至今十余载,当代中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蔡方华几乎都关注过或写到过。在谈到时政表达的角度问题时,蔡方华表示,时政新闻的角度表达上有两个根本,第一,对一个时政新闻事件的解读要有底线的,有特定要求的,有分寸的。第二,时政新闻的角度基本上就在那儿,只是能否看到,能否拿住的问题。 “学习经典”:用文化解读时政彰显时代性 “学习经典”的创始人曹雅欣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中国文化”意味着什么呢?曹雅欣谈到,“自仓颉造字,令中国文化有文字可以记载,是从蔡伦造纸,令文化可以传承,互联网则令文化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在这个新纪元中应该有新的表达。互联网+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代表着历经五千年检验的最为优秀的传播内容,而网络传播是象征着足以改变时代进程的最为优质的传播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下,‘学习经典’诞生了。” “学习经典”取名巧妙,主要是“跟习大大学经典”,无论是习主席的新年贺词,还是国际讲话,凡引用古诗词,公众号会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时政中的经典内容给予时代性的解读是“学习经典”的核心所在。通过在昙花一现的现象中提炼出事件的规律和道理,若干年后,现象被人淡忘,但其思想规律和经验永不过时,有文化的立场、国学的角度,更要坚持现实的联系和时代性的解读,把学以致用的价值彰显出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章来源:《当代传播》 网址: http://www.ddcbzz.cn/qikandaodu/2020/1015/402.html
上一篇:数字化语境下影像传播的特点
下一篇:论红军标语的当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