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故事》用微纪录片+互联网传播新形式 展现
在中国的西部有这样一个省份:风光优美,人杰地灵。
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商埠重镇,它连接着河西走廊与中原内地,它是我国西北的明珠。
从古至今,这里故事不断,它,就是宁夏。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出品、北京中澜视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宁夏故事》在全网的推送引起热议。
这13个故事,记录了宁夏的过去,书写着宁夏的现在,也展望着宁夏的未来。
古代宁夏:军事与经济并重
宁夏在古代称为朔方,奠定了华夏文明基础的周朝发源于陕西,与宁夏毗邻。
在《宁夏故事》中,彭阳县考古队员杨宁国以及在宁夏从事考古的项目组其他伙伴,挖出了大量青铜器、车马坑、墓葬群等,被确认为西周诸侯遗迹。
这次发现,佐证了西周时期,中央政府对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行政地区的管辖,为宁夏历史文化增添了重要一笔。
由于宁夏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多氏族间接触频繁,促使各氏族间的文化及习性相容互通。
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他们能文能武,逐渐成为了终结乱世的中流砥柱--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缔造了隋唐两个伟大的帝国,“安史之乱”的平定,也多赖朔方军的战斗。
位于固原的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的挖掘,就让我们见证了众多具有萨珊波斯风情的文物,除了佐证李贤的位高权重,不仅说明了固原除了军事重镇外,同时也验证了此地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往西的第一座大城市的经济地位。
到了明朝,宁夏的地位更加凸显。
中原王朝能够与塞外胡族的战斗中占有优势,全看战略资源掌握在谁的手中。
宁夏的东大门盐池,从汉朝至明朝,有大大小小20多座优质盐湖,可年产百万斤上好的青盐,古人云:得盐者,得天下,盐池更是因为盐而富甲一方。
除了贸易繁荣,这里还曾是我国西北边陲要塞。
如果盐池城防突破,北方游牧民族便可南下直取中原,守住盐池这块宝地,就守住了中原大地的安宁。
因此,古人先后四次,在宁夏的盐池草原上修筑起了总长达190多公里的长城。
追忆往昔,宁夏除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光,还经历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见证了丝路上的队队驼铃。
宁夏,在中国的历史上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
现代宁夏:各行业蓬勃发展
近代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转移,宁夏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宁夏人谱写了一篇篇新时期的奋斗乐章。
宁夏农村多,要想发展,必须先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丁海燕,因地制宜通过种植药材和最新的渗水地膜波浪式谷子,让贫瘠的农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朱玉国,在得到国家20万扶贫款项支持后,用自己的信用为村民做担保,并破天荒地想出了为贷款买保险的方式,解决了村民还贷困难的问题。
有了资金、项目与领头人,宁夏人也紧跟时代潮流,用电商的方式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到五湖四海。
有着电商梦的王四海,在实现了自己那份梦想的同时,也带着整个村庄的人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宁夏注重发展农业,但也从未忽视过对于林业的保护。
张学敏,作为宁夏自然保护区的一员,年复一年守护在这片凝集了她的父辈和她自己心血的林场,保护着每一颗都倾注了她全部感情的树木。
截至目前,盐池县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52.8%。
农林业在发展,宁夏的工业同样不落于人后。
国能宁煤集团煤制油分公司自主研发,拥有了中国第一台自主产权的煤粉气化炉“神宁炉”。
与此同时,宁夏共享集团也自主研发了首台铸造3D打印功能样机,效率远超德国的设备。
截至2018年,宁夏共享集团建设达10个数字化示范工厂,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
未来宁夏:政策支持助力,科技强省
我们国家,很早就提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和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宁夏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齐头并进。
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成了国内“岛叶癫痫”研究第一人。
通过国家项目支持,他和团队研究,加上临床试验,宁夏神经外科领域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也成为自治区“十三五”首批重大科技项目。
文章来源:《当代传播》 网址: http://www.ddcbzz.cn/zonghexinwen/2020/101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