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艺”动态呈现区域非遗传播活力 | 城市
“十三五”期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全社会已逐步形成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传统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各种实践不断涌现。“十四五”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时期,也是全面提高我国非遗保护能力的重要时期,要顺应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非遗传承环境重大变化,推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融合性发展和社会化参与。同时,一系列新课题也摆在了面前:非遗的活态传承如何助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非遗在全社会的传播遵循哪些规律?其活跃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其“活力值”如何量化呈现?
基于此,为献礼建党百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开启“文旅中国百城百艺”系列活动,倾力打造“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旨在整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媒体、智库和产业资源,通过动态监测、第三方专业评估、活力展示等方式,提升非遗传播效果,促进城市非遗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页面
“玩法”:
| 可视化呈现并拉动城市非遗传播活力 |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搭建,“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实现对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145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并以专题页面进行线上展示。平台通过构建定性定量的科学化指标体系,运用客观的分析模型和研究方法进行第三方评估分析。展示分为“活力汇总展示”“地区活力展示”“非遗分类活力展示”等板块,可多维度展示各地各类非遗项目传播情况,为各级主管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非遗活化传承提供新支撑。
“活力汇总展示”板块以日、周、月3个时间维度,对各非遗项目进行实时全网大数据监测和汇总,展现全国各地非遗传播活力情况;“地区活力展示”板块以地域为统计维度,每周更新展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项目传播活力情况;“非遗分类活力展示”板块通过对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大门类,统计自2021年1月1日以来的传播活力累计值排名情况;“聚焦热点”板块为近期非遗传播热点新闻事件;“新闻动态”板块利用大数据对全网信息中涉及平台内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抓取,按照时间降序实时滚动相关新闻报道内容,体现全国非遗项目的动态传承进程;“数据来源”板块则对该平台相关数据及模型搭建方式进行介绍说明。
关于“地区活力进步展示”板块,平台设计方表示,在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下,通过这个板块能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地区非遗项目的可见度、影响力,共同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算法”:
|?科学化指标体系助力非遗活化?|
据相关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6亿,年龄结构以中青年群体为主,但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网络热点、网络话题等越来越具有强劲的社会代表性。互联网也逐渐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平台,各类实体空间的非遗展示展演须同步实施在线直播、虚拟体验,非遗类社会教育、文化消费将与网络服务、网络营销更为密切地连结;非遗保护、利用的社会化参与也将以互联网作为资源要素匹配、协作的主要平台,线上环节将在保护措施管理、非遗资源利用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
“简而言之,该平台的目的就是通过全国非遗项目传播活力动态监测系统对各地非遗相关信息的实时抓取,从非遗类别、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区域等不同维度展现各地非遗传播活力情况。”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副院长赵婷表示,平台依据本年度网上信息传播和舆情反馈大数据,遵循影响非遗传承传播的政策保障、队伍情况、媒体关注、舆情反馈四个核心要素,利用客观的分析模型,依靠科学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城市非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展示。
“既通过科学化指标体系探索非遗传播与‘活化'传承的关系,又反映非遗‘活化'传承的态势,尊重舆情态度,为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及时分析研判非遗‘活化'传承状况,因材施政提供数据积累和参考,助力非遗‘活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赵婷说。
文章来源:《当代传播》 网址: http://www.ddcbzz.cn/zonghexinwen/2021/0523/833.html